国学大师、北京大学教授季羡林于11日逝世,国内门户网站均在头条醒目位置报道了此消息。
季羡林先生在国学、宗教、文化史学等诸多领域都取得了令人景仰的成就。作为一名文化学者,他获得我们尊敬的并不光是博学和才智,而是一个将智慧和人品完美融合在一起的理想化的人格形象。虽然季老在自己的特长领域所长期进行的研究,对于普通老百姓来说也许很陌生,很多人也许是第一次从传媒的报道中才获知了“梵文”、“大乘”等印度文化语言,然而不管我们是否理解这些词语的真正语义,都不影响我们尊崇这位德艺双馨的国学大师。
每个人都是有缺点的,有时候也许这些缺点是致命的。季羡林先生作为一名学者,他也有缺点。比如,他在《自选集》中对于自己在某些时候的错误表示了“失望”,他坦言“在我的散文和杂文中,我的思想感情前后矛盾的现象,是颇能找出一些来的。比如对中国社会某一个阶段的歌颂,对某一个人的崇拜与歌颂,在写作的当时,我是真诚的;后来感到一点失望,我也是真诚的。这些文章,我都毫不加以删改,统统保留下来。不管现在看起来是多么幼稚,甚至多么荒谬,我都不加掩饰,目的仍然是存真。”一个真正的高尚的人才能够坦言自己的缺点,这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说真话不光需要勇气,更需要胆略。在季老最近出版的散文集《真话能走多远》里,季老散记了自己对于人生、自然、社会和政治等诸多领域的思想感悟,说的都是真话,毫不隐饰。比如,在《恐怖主义与野蛮》一文中,他痛斥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军事集团实际也是打着打击恐怖主义的旗号行野蛮的恐怖主义之实。他要求这些国家承认“世界上的政府和人民,并不是每一个都失掉了理智,他们能够明辨是非。 ”
季羡林先生仙逝了,这是中国文化的巨大损失。此后,那些标榜自己为大师的人就可以大言不惭地折磨学术的神圣荣誉,不但可以自封为“大师”而毫不羞耻,更可以从此在失却了威仪的学术圣殿里大讲“大精神、大文化”,中国文化就此将要进入一个长期暗无光彩的时期。
以少一个大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