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周末》“天窗门”事件解读

美国总统奥巴马的中国之行结束了,南方报业集团下属的最新一期《南方周末》刊登了对奥巴马的独家专访,因为在版面上破天荒地放了两个大副面形象广告,被网友称做“天窗”,引发网络舆论的轩然大波。

我仔细查看了这期《南方周末》的截图,感觉网络舆论有点大惊小怪。“天窗”里有几句话说得很好:“不是每个人都能成为大人物,但是每个人都能在这里读懂中国”、“不是每一期都有独家专访,但是每一期都能在这里读懂中国”。南周是我一直订阅的报纸,虽然这几年内容的变化很大,但是我习惯了这样的氛围,按照我的理解,南方周末做到现在这份上,已经不错了,一份有良心的报纸和一个有良心的人一样,对于他最好的呵护就是信任。如果以为别人是一个楷模就要求人家奋不顾身,那么,你为何不去奋不顾身?

我想,网友现在的讨论完全是出于对《南方周末》的信任,但是把这期报纸冠以“天窗”的崇高荣誉,实际上是对这份报纸的伤害,只能把南周推向危险的边缘。我们这个社会的变化太大了,之所以很多人焦急地诅咒社会不良现象,痛斥在其位不谋其政的贪腐官员,正是我们社会进步的体现。因此,我们要承认变化。在理想上向前看,但是在实践上要向后看,这样,我们就能够宽容对待进步,愤怒斥责恶丑,社会从而会变得更好。

“天窗门”事件是对《南方周末》的误读,我觉得这种情况以后不应该再发生了,如果你还爱着这份报纸。

《南方周末》“天窗门”事件解读》有2条评论

  1. "天窗门"事件是名人效应与人们嫉妒心理相结合的产物。嫉妒与自私是每个人的自然属性,没有自私就形不成这个世界。伟人是独一无二的,就像中国只有一个一样。
    本文来源于ALENG’s Blog http://www.aleng.net/ , 原文地址:http://www.aleng.net/archives/20091122776.html

    一个一样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