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报最近的一篇报道引发了轩然大波,这篇题为《民间会诊小学语文教材》的文章指出了现行多个版本的小学语文教材中出现的错误,包括文章内容失实、杜撰名人童年往事等。文章认为现行小学语文三个主流版本(人教版、苏教版和北师大版)存在“四大缺失”,分别是经典的缺失、儿童视角的缺失、快乐的缺失和事实的缺失。
我是一名基层人民教师,因为工作的关系,虽然现在基本上不接触学生课堂教学工作,对于新课程改革后所使用的现行小学语文教材实际上早有过质疑,只不过当时偶尔发现教材上出现了网络文学的范本,以我自己多年网络生活的经验和粗浅的观感,觉得大家对于网络文学都还没有一个完整的定义,匆忙中选择这些貌似比较”经典“的网络文学进入小学语文教材,实在是有点缺乏判断,或者,给人的感觉是过于强调新教材的时尚和反叛,仅此而已。现在大家都在讨论小学教材失实的问题,我就谈点自己的看法。
第一,我完全赞同目前小学语文教材中”四大缺失“的观点。
经典的缺失,实际上并非一个主要的问题,因为每个时代都有自己的特色。5000年前的经典,对于声光电时代的儿童来说,一些东西接触尚早,但是快乐的缺失和事实的缺失,却不能忽视。虽然一个快乐的课堂也许并非一本语文教材所能够造就,但是作为学校教育载体的教材,如果因此而放弃快乐学习的理念,却是错上加错。我们有什么理由剥夺他们理应快乐学习的机会和权力?难道我们自己被那些不快乐的教材折磨得还不够吗?另外,为了粉饰一个特定的人物而杜撰史实,这个弥天大谎不应该由具备成熟思维能力的大人做出。
第二,我主张统一现行的小学教材版本。
新课程改革后,各地虽然可以选择三大版本序列,但是实际上教材使用的情况并非理想中那样如意,一个重要的事实是,各地的小学教材很大程度上存在着三大教材并存的情况。这种教材版本的不统一导致了学校教育中一个基础性原则的失败:起点的一致性。强调起点的一致性原则,并非扼杀教育个体的个性差异,而是为了确保教学效益,特别在新课程正在实施,不断总结经验的过程中,这种教材的不统一,实际上导致了一个严重的后果,那就是无法衡量三个教材体系的实际使用效益。对于诺大的基础教育来说,如果我们一开始就注定管控不了一个尚未成熟的教材体系,如此新课程,还怎么去搞?
因此,我完全支持对于现行小学教材失实问题进行慎重论证和调研,很多时候,我们要不是犹豫不定、左右为难,就是急风骤雨、不切实际。教育事关中国未来的发展,事关民族百年大计,学校教育的问题,还是看清楚了再走,因为不能让小学生摸着石头过河。
要统一,可以,必须接近完善。
经典是个永恒的话题,经典教材、经典文学、 经典音乐、经典教育、经典人生······现实生活中有太多的“经典”。但“经典”只能是一种精神追求,真正要做到,难。
有教无类,因材施教,是孔子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经典教育方针。因经济状况,地域、文化差距等因素,要统一基础教育的教材版本就更难。